你说十天太短,不够你去品味这段旅程

发布者:孙浩睿发布时间:2017-08-09浏览次数:1219

 

“寻·迹”生态调研团队取“寻”、“迹”二字,是为探寻“一带一路”生态足迹,在课本之外去自然中寻那一点一滴的生态踪影,去寻找自然与经济的交汇处有着怎样的风景。十天,他们由西向东,跨越三省,感悟自然,接触社会。

你或许以为他们脚步匆匆走马观花,而他们说见识甚广、收获颇丰……新闻稿表达有限,想要了解这支实践团队还要听听队员们怎么说~

 

李杜白

一趟往返西北的十日旅程,感想颇丰。其一,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生态学不是一门闭门造车的科学,她要求你走到田野中去,结识花草,虫鸟为伴,与自然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其二,对沿路相交的科研工作者心生景仰,他们扎根西北,坚勇屹立,睿智谦卑,为湿地、绿洲等一片片无疆之土筑设防线,大庇万千生灵俱欢颜!希望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才投身西北,投身生态恢复建设;其三,为新疆神奇的西域人情所折服,渴望融入到这片热情诚朴的土地当中。的确,在新疆,恐怖势力客观存在,可终究只是少数,若是因为这斑斓版图中出现些许的污染而嗤之以鼻,将这里洁净的热土和奔放的灵魂疏远隔离,那么将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最大阻力。所以,如果你仍心存畏惧,请亲眼来这里看看,她会让你心生震撼。

 

林雨萌

十天,去到从未去过的西北,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开阔。

第一是天空之开阔。那里的天让我难忘,在我从小生活的范围内,仿佛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片土地,什么都没有,只是一片草原,只是一片荒漠,只是一片沙漠。当从前想象的风景变得切实可触时,心中会充满感动。行走远方,去看从来没有看过的风景,这是实践的意义。

第二是境界之开阔。10天,和同行的小伙伴有了深入的接触,对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次同行的指导老师有黄成老师和刘茂松老师,从前只知黄老师与同学们相交甚欢、刘老师作为考察专家在领域内颇有声望,如今也知黄老师对于自然研究的一片热忱淡泊名利、刘老师时时引导学生思考的探索之心。老师引导我们去了解宏观的基础科学,要静得下心潜心科研。这样的定位与境界总让我感觉自己的渺小,也更加感觉到科研还有很长的路。

第三是政策之开阔。将所学的自然科学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相结合,这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最初也许并非怀着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贡献的想法参加,却在实践过程中愈发感觉到青年学子要有家国情怀、有思考、有责任、有担当。尤其是了解到西北开发中人才的缺乏后,我更是感觉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自我建设有多么重要。能在最美好的时光意识到青年人之于时代的重要性,总是好的。

短短十天,我知道,还有更多的风景,值得去探索。

 

黑爽

十天,由西向东穿越整个西北;十天,严谨认真调查三省人文生态;十天,上下求索寻求良策以济民生,以善生态。当代大学生应该有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应当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需求紧密联系,使自己的脉搏与社会发展的律动协调一致。所以,我们的团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开展了此次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实践的意义所在。挖样方、做剖面、下地笼、采泥样……等等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不仅要精于理论,更应娴熟应用。社会实践更提醒我们应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真正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助力祖国繁荣富强。

十年铸一剑,社会实践就是我们展露锋芒、一试霜刃的绝好机会。南大的学子必定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所以我们选定了国家“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并且自行设计路线、学习背景知识、实地获取科研数据并最终出具专业的指导意见,时时刻刻都心怀天下兼济民生。

此外,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是我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极深的一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徐翔宇

十天的西北之行,从新疆沙湾,到甘肃张掖,最后到宁夏中卫。一路上欣赏到了秀美娟丽、宛如西北江南的湿地;踏入了与蓝天映衬如画,却因根系渐渐暴露而慢慢枯萎的白桦林;感受到了“大漠沙如雪”、“广漠杳无穷”的沙漠壮美;看到了结构简单,但作用巨大并且闻名于世的草方格;体会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防风固沙而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

我在活动过程中主要负责照片拍摄,因此除了白天需要做好记录,拍摄大量有关生态景观、动植物的照片及活动照外,晚上还要进行整理。虽然工作量不算小,但我觉得很充实而有意义。并且我很享受那种整个团队一起努力、共同解决问题、相处和睦而愉快的感觉。我们因为这个实践而相知相熟,大家在一起很是开心,像一个大家庭,让人很有幸福感。

这次实践中,我认识了许多植物,看到了许多在平时生活中没有见过的动物,如黑鹳、水獭等。向老师学习了许多知识,并且老师引导我们积极思考,让我们寻找答案,因此除了在知识、经历和友谊上的收获外,还让我学会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发现问题。老师们也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们的经历故事,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很感谢这次实践,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我珍贵的记忆。

 

张腾飞

这十天内,我最大的感想就是:“黄老师的对大自然的兴趣与刘老师的博学与善于提出问题对我影响甚大,使我左右采获”每至一处,黄老师总是激动地第一个下车,时刻走在队伍前面,这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跟着黄老师来到野外,你不会发现这是一位已经职教数十年的老教授,你会感觉到他就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献身大自然就是黄老师的理想。同时,通过一天一天的接触我愈发的佩服刘老师对问题的敏感性。不管到什么地方,刘老师都能提出一系列问题。回来之后,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脚步——探索大自然。我希望综合两位老师的特点——热爱大自然与时刻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科研态度。

 

乌仁

绕过了树林、湖水、泥炭地、河谷、沙漠,经历了烈日、长途、细雨,途径新疆沙湾、甘肃张掖、宁夏中卫,我们走近自然,我们关注生态,我在团队的其他成员身上学到了认真和努力,在老师身上看到了专注和专业,切身体会到用心对于做好一件事的必要性。我一直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这次实践才切身体会到“亲眼看到的也许也不是正确的”,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此外,经过这次实践,我也更加关注自然和生态。我们带着问题和兴趣去探究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一群人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感觉真的很棒,更大的感悟是团队的重要性,一个人或许可以很牛,但是双手难敌四手,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让我们得到充分的成长,真的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