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就业指导中心携手南大基层研究会倾情推出“选调生纪实”栏目,采访广西、贵州、四川、浙江、江苏、上海、河北等地的选调生校友,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带领大家感受最真实的基层工作生活,深入了解选调生的酸甜苦辣。希望大家能认真审视选调生这份群体和这份工作,同时给大家未来择业提供帮助,并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贵州篇:
2017年6月,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又一批毕业生奔赴贵州基层。2016届毕业生经过近一年的贵州基层工作和生活,将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南大学子带来最真实的基层选调经历分享。本次的主角是制药工程专业2016届硕士研究生张永晓。
建设西部,身体力行
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工作地在贵州省遵义市。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张永晓,放弃导师推荐的专业对口的就业机会,做出了不同于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他毅然放弃东部地区的优越条件,选择到“有苦头可吃”的西部基层工作。并非贵州本地人的他,做出这样的选择,让身边的人无法理解。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的宿管阿姨,一直苦劝他不要走错路。但在他看来,这样的选择是自己想要的。想趁着年轻,做点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有一些不同的经历,也是自己的小小坚守。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发光发热、贡献力量,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政策的号召就这样不期而遇。他坦然表示,自己不是很了解自己的人,对职业没有特别细致而完美的规划,能够在被需要的地方,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又能够对他人有益的事,这样的路应该就没有走错。西部相对沿海发达地区人才更加紧缺,投身西部建设,无疑可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得知张永晓的真实想法后,他的导师为他投了赞成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朝何处迈出步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心信仰的坚守,而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更不是毫无目的的盲目从众。在谈到是什么影响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时,校友张永晓说,自己在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求学期间,心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母校质朴敦厚的校风学风,给予了包括他在内的绝大多数南大人务实求真的气质和追求。特别是偶然的一天,在鼓楼校区南园,看到一整面墙的板报上,赫然写着“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八个大字的校训,内心很受鼓舞。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导师王建军教授置身学术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图名利,沉心于基础理论研究,在这样的治学态度和人生态度的影响下,他懂得了怎样找准方向,俯下身子,耐住性子。
心安归处,为梦启航
谈到当时贵州省的定向选调,张永晓梳理出了一些干货。贵州省当年的选调,采取了常规的公务员录用面试的方式,主要考察处理实际事务的灵活性,看待问题的辩证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等。入职后,定向选调生较之于普通的选调生或统招的公务员,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培养。在大家最关心的待遇上,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对于选调生的承诺总体上也是完整兑现的。
工作一年来,扎根西部热土的张永晓很快适应了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认为,工作和生活相辅相成,互为依靠,紧密交织在一起。工作上要保持激情,生活上要多培养兴趣。但工作不同于学习,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虽然在学校里学习的专业知识可能用不上,但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却是受用一生的。
张永晓进行精准扶贫入户走访)
(张永晓参加红花岗区2017年表彰大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7年7月17日,张永晓入职满一年,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就业中心葛俊杰主任率南大基层研究会的老师同学一行来到遵义实地调研。座谈会上,葛主任提出针对基层选调生“扶上马,送一程,关爱一生”的计划,让离开母校的游子还能感受到母校的关爱,这让张永晓感动不已,感受到母校的殷殷期望,内心受到极大鼓舞。他表示,希望母校能够持续为选调生们提供智力支持,借助校庆论坛、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公务员培训等形式促进选调生校友之间以及与母校之间的交流学习。
(张永晓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寄语在校生
做一个乐观的人。乐观有两种,一种是盲目的乐观,另一种是彻悟后的乐观,显然,我们要做后者。
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实现理想的过程应该带来社会价值,所以不要用平凡可贵来安慰自己的碌碌无为,更不要用自我欲望的满足假装理想的实现。
做一个坚持享受读书的人。读书是辛苦的,因而需要坚持,和健身一样,身心的修炼都需要矢志不渝;读书也可以是愉悦的,可以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般的心灵共鸣,借着前辈们世代积累提炼的思想精华,你在前进的道路上会走的更远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