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马天宇——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发布者:陈丽坤发布时间:2022-03-29浏览次数:973

个人简介马天宇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2018级基地班本科生

曾作为队长带队参加2020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并获银牌;

曾作为团队第二负责人带队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国赛铜奖;

在校期间获人民奖学金;

曾参与科研工作成果发表于PNAS

导语

  在采访过程中,马天宇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不仅谈吐大方、言语幽默,还有着十分谦虚的态度,毫无保留地向我们讲述他的大学经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经验分享吧。

 01学问合趣,方可得益

  作为一名物理竞赛生,马天宇最初进入化生大类时尝试选择了转专业这条路。在整个大一上学期,他都在一边学习化学与生物,一边选修物理的课程。但是,他渐渐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掘了自身新的兴趣,原本想转去物理的他,最终选择了生命科学。若要问是什么令他如此着迷“生物实验”,马天宇给出了答案:通过生科院形形色色的实验课程的学习,他对设计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到知识后将知识加以运用,并且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再思考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感觉很开心,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

 令马天宇印象很深的是,在做生化实验时发现了一种在书上没有描述的现象,问了老师后也没有结果,由于整体的变量比较多,在逐渐控制变量、控制实验条件后找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结果在查找文献后发现该现象在1969年已经有人做出了解答。


  除此之外,马天宇也因为朱景宁老师的课程对神经生物学产生了兴趣,觉得脑机接口一类的工作既可以满足自己的科研理想,而且很有可能真的可以帮助到一些瘫痪病人,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学习生命科学的决心。

 02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大二时,出于对神经生物学的兴趣和对实验的热爱,马天宇联系了朱景宁老师,顺利地加入了他的实验室进行大创项目,开始接触到真正的科研。这次经历让马天宇学习到了一些神经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技能,得到了和师兄师姐交流的机会,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尽管这个大创项目最终没有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马天宇仍旧认为这段经历弥足珍贵。除了大创之外,马天宇在实验室里还参加了另一个课题的内容,主要负责了一些行为学实验,最后课题的成果发表在了PNAS上,马天宇也有幸成为了作者之一。

  当谈及参加的2020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时,马天宇印象最深的便是初期的失败——从大一时就向往着的iGEM比赛,在认真准备后却没有入选。尽管遭受了很大的打击,马天宇依旧没有放弃,努力去争取这个机会,于是他联系了之前的队长和陈熹老师,请求自己组织队伍参加iGEM比赛。这对于没有担任过队长的马天宇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最终他找来了两位同学一起担任队长,带领团队取得了银牌的优秀成绩。

 通过这次比赛,马天宇学会了带领队伍、协调矛盾,他认为,iGEM和之前的实验项目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自己选课题、自己读论文、自己做实验,之前一直以为会是师兄师姐一步步带着做,最后发现全靠队伍成员。马天宇说:“iGEM给了我们发挥的舞台,完成自己设计的内容,还是很激动人心的。” 对马天宇来说,大学期间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在iGEM比赛期间他和组员融洽地在一起设计实验、设计网页、做实验的那段时光。

 03居必择处,游必择方 

  在选择保研的去向时,马天宇着重关注了神经生物学和脑机接口方向——这也是他本科时期就定下的研究目标。夏令营期间马天宇参加了复旦和中科院神经所的面试,令他面试感触很深的是题目非常“刁钻”,老师们能够根据自己所完成的课题提出非常细致的问题,也会问一些设计实验的题目,这样的逻辑和思维让他感受到了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由于更喜欢研究所的环境和老师的研究内容,最终他决定选择了中科院神经所。

  目前马天宇在神经所做自己的毕业设计,每天在实验室与猴子作伴,早九晚十一,投身于实验之中。马天宇坦言,因为热爱,所以即使忙碌也十分开心,努力工作更能激发自己科研的潜力,感受到成就感。尽管现在他在科研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在寻求他人帮助后往往也无法解决,常会花时间走弯路,但是他认为这些弯路并不是没有意义,这些困难能够拓宽思路,一定会在未来某一天帮助到自己。

结语

  在看似复杂的路口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正是马天宇身上的魅力所在:一方面接纳自己,迎合机遇;另一方面勇于挑战,不懈进取,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希望马天宇能始终在自己的兴趣之路上奔跑,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