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武(1954年1.11一),1977年2月毕业于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生物系,并留校任教。1986年南京师范大学在职政治思想教育本科毕业。1987年担任讲师,1995年担任副教授,1986年至1990年担任生物系人事秘书,1990年至2014年担任生物系总支副书记、生科院党委副书记。
朱爱武老师于2014年7月退休,在生科院学习工作了41年,在学工岗位上33年,担任辅导员16年,经历了一届又一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有许多回忆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一代宗师郑集教授治学育人,捐资助学
郑先生是生物化学的创始人,是国内外知名教授。他桃李满天下,培养了许多国家栋梁人材。他一生勤奋刻苦,在百岁高龄时,工作仍未停过。他特别关注和同情贫寒子弟的求学需求。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捐给家乡2万元办学,而自己生活一直简朴,衣服补了又穿,家具都是五十年代的。郑集助学金从93年开始实施,用来资助生科院和医学院困难学生。为了使更多的贫困学生受益,学院各届校友先后在郑集先生百岁、110周岁诞辰之际进行了自发捐款,扩大了助学基金,总额已达32万,至今已有200多名同学受到资助。助学金对贫困学生是学生雪中送炭,是特殊的精神鼓舞,也是爱心的传承。榜样的力量在我们一代一代学子中传承下来,78级生化、83级动物、90生物班同学等也纷纷设立学生助学金。
爱生如子,助人为乐的辅导员孟文新老师
在我们生科院,有这样一位爱生如子、助人为乐的优秀共产党员、省道德模范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老师孟文新。孟老师77年毕业留校任教,是我的大学同学。他从事普通生物学教学和实验工作。学工组辅导员人手不够,他主动要求担任01级年级导师和05级辅导员。那时学校有两个校区,1-3年级在浦口校区学习,4年级回鼓楼校区。在冬天,有的同学早上睡觉不去上课,当时他住在城里,经常早晨冒着严寒乘公交赶到浦口校区,爬上六楼逐个宿舍检查,把同学们喊醒。有个别同学喜欢在网吧过夜,他又住在校区招待所,深夜在学校周围网吧转,看到自己的学生就“揪”出来批评。而在生活上,他又像慈母一般关护同学。学生们常常在午饭前后去办公室找他,为了留出时间给学生,他经常误了吃饭。学生搬迁鼓楼,他和爱人爬6楼帮助学生搬行李。孟老师一向节俭,不让家人给自己添置新衣,但他经常出钱为同学购置实验研究材料。2007年之夏,他已觉得自已身体不适,但是还是带着药,带领同学到黄山野外实习。晚上,就像父母一样,检查每个帐篷同学们睡好了没有。早上5点多钟就起来准备实验器材,背着一大袋苹果、牛奶、方便面和同学们上山,山顶上分给同学吃,而自己在一旁啃着冷馒头。从黄山实习回来去医院检查已是肝癌晚期。在住院前一天,他连夜算出全年级学生学分绩,在病床上,一边挂水,一边把黄山实习费用整理出来,一笔一笔的交待清楚。十多年来,长期照顾我们一名孤寡老职工,给他送饭、洗澡、护理,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无微不致的关心并为他养老送终。在他弥留之际,把党费和孤寡老人去世留下来的存款75000元交给学院,根据老人的遗嘱,在学院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金。孟文新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四个字,为党旗增辉。孟老师去世后,学校举办的“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大会上,数百名师生饱含热泪,向这位不在场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托起生命
时间回到1998年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南大联办班97级何同学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重症肺炎,并发脓毒血症,心脏剧停,在鼓楼医院全力抢救。接到家长电话,我一路狂奔赶到医院,学校领导要求鼓楼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情况有所好转。但巨额的医疗费达20多万。同学至上,生命至上,回到学校我即向领导汇报,随之,“托起生命,为了同学,献上一片爱心”募捐活动在全校、全社会开展,各级领导,老师、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同学捐出新生奖学金,募捐筹资20多万。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何同学病情逐步好转,回到学校后,同学们在生活上轮流照顾,学习上帮助辅导,大爱感动着家长,他们流着泪水对我说,是南大给了何同学第二次生命。还记得有一次,一位女同学因失血过多导致昏迷,急需手术,需要家长签字,那时还没有手机,也联系不上家长,我主动签字承担手术风险,女同学转危为安,我又为她洗衣、在家熬好鱼汤送去为她补充营养。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女儿已平平安安,紧紧握着我的手,感谢我们的精心呵护。在生科院,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博士生科技支农团
我们博士生突出专业特色科技支农团作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典型代表刊登在2010年8月31日人民日报文化版上。新华网,中青在线网,光明网,人人网等也有相关的转载。这是对博士科技支农服务团工作的肯定。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如何把科技服务三农,我们组成了一支由12名不同专业研究领域的博士生党员、老师的科技支农服务团。我作为团长带领他们在暑期深入泗洪、洪泽农村、江浦林场等农村基层,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支农服务和实地调研活动,针对当地农业病虫害,水产和新技术推广举办了科普讲座,并深入到田间、养殖塘、林场对水稻种植和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进行指导,送上自己编写的、农民通熟易懂的知识宣传册。博士生党员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馈社会广受好评,也进一步转变了作风,增强责任感,使党员们逐步成为科研工作各方面进步的先锋力量。
一封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邀请函
我女儿是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2002届文科强化班毕业生。毕业后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硕博连读,2009年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文学博士。这一年,我收到美国哈佛大学的邀请函,邀请参加6月份举办的毕业典礼。看到邀请函,我内心无比的高兴,这是女儿一生中难忘的大事。但当时由于我们学生工作队伍人员发生较大变化,3名学生辅导员调出,1名辅导员怀孕待产,学校又正在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我是组织者之一,又是毕业班辅导员和学工组组长,工作的事情特别多,去还是不去,我选择了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后来,女儿到香港大学工作,2013年4月生孩子,也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没有去照顾。总觉得十分对不起女儿,但是为了工作,为了学生,我想女儿一定会理解和支持。
这几个故事是我在生科院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但愿能带给同学们一些思考,在百年院史中传承赓续生科人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勤奋进取的光荣传统和优良的院风,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