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西汉姆联李建龙教授团队在旱灾对典型农牧业生产影响及其预警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利用农牧业干旱灾害数据(农牧业干旱受灾面积、农牧业干旱成灾面积和粮食损失数据),利用全球莫兰指数和区域莫兰指数分析了1978-2016年期间省域尺度上我国农牧业旱灾的空间集聚性问题及旱灾对我国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预警,做出了科学的立体定量评估;首次将聚集度指数与空间集聚度分析方法引入到农牧业干旱灾害监测与定量评价研究中,该成果为农牧业干旱早期监测和预警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技术,有助于中国政府根据干旱灾害发生的空间集聚性特征与效应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政策,从而可有效减少旱灾对农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该成果对我国乃至全球各国农牧业干旱监测与预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成果以“Assessment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Agricultural Drought Disaster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16” (DOI: 10.1038/s41598-019-51042-x)为题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第一作者为2017级博士生王倩,通讯作者为李建龙教授。
旱灾作为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李建龙教授团队多年来通过对农牧业干旱灾害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农牧业干旱灾害在中国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评估了农牧业旱灾发生的空间集聚性效应。目前,虽然已有众多学者将全局莫兰指数和区域莫兰指数应用于空间集聚性研究中,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农牧业干旱灾害的空间集聚性问题及产生的效应。鉴于此,李建龙教授团队将空间集聚性概念与聚集度指数引入到农牧业干旱灾害定量评估研究中,并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区域莫兰指数对旱灾对我国农牧业生产影响进行空间集聚性分析以及进一步预警做出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78-2016年间干旱灾害对中国农牧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性影响的特征(图1),具体反映在受灾面积的界定,其研究结果对未来干旱预警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他们的研究结果为今后分析干旱及旱灾对全球农牧业生产影响分析和灾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及前瞻性研究指导。
图1.不同时期旱灾对我国典型农牧业生产受灾面积影响的空间集聚性分析结果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大研发计划(No.2018YFD080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01575)、国际APN重点项目(AR-CP2015-03CMY-Li)和国际金砖五国干旱监测与预警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