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麟(1935年6月7日-),1957年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生物系毕业并留校任助教。响应周总理号召去农村劳动一年多。回校后曾任青年团总支书记、系主任助理、教研室副主任等职。担任遗传学教学任务,承担农业部下达的小麦研究任务,包括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规划中的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任务。1986年升讲师,1991年升副教授。1995年退休并返聘两年半。
艰辛的耕耘永存的成果
(王祥麟)
1957年大学毕业留系工作,作为共产党员,我绝对服从组织安排。头几年东奔西忙,碌碌无为。在那段时间,王爵渊老师从南京农业大学调来南大生物系以后,既无伙伴又无助手,经组织同意我自愿参加了遗传学课程组和他的小麦研究课题。从此就开始了野外实验田经风雨受日晒的数十年艰苦岁月。当时在极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大学里开展农业项目研究是何等艰难!真是一言难尽。
01
主粮农作物种植制度的变迁
上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国内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亩产不高,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当时江苏省及很多地区都采用三熟制,即每年种植三茬(小麦-早稻-中晚稻)。在三熟制情况下,特早熟小麦品种极受重视。在王爵渊老师主持下我们共同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国家“七五”、“八五”攻关研究项目,王爵渊老师退休后我继续独自承担“八五”中后期工作,并将小麦试验田从南京郊区农村移到了南通农场。后来我又申请到国家“九五”规划的研究项目。
早在70年代,我们育成“南大早熟一号”,80年代又培育出“南大早熟三号”、“南大早熟四号”等一批特早熟小麦品种。南京农业大学小麦专家吴兆苏老教授在学术交流会及新品种小麦推广会上多次赞扬说:南大两位王老师真不容易!在势单力薄、条件艰苦情况下取得显著成绩。当时全世界最早熟小麦在中国,中国最早熟小麦主要是南大培育的。我们有十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学报》、《遗传学报》等期刊上。著名小麦专家金善宝院士主编的《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农业出版社)书中介绍了“南大早熟一号”。中国农业科学院麦类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小麦品种资源系谱及其特性》(上海科技出版社)书中列表介绍我们培育的“南大三号”“南大五号”“南大六号”“南大八号”等新品种的性状特点。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麦育种学》及西北农学院主编的《作物育种学》(农业出版社)对我们的小麦也都有介绍。
在实际应用方面,现以“南大016-2894”为例作简要介绍。这种小麦具有“耐迟播”、“特早熟”、“矮杆(抗倒伏)”、“成穗率高” 等优良特性。在江苏南通地区可於11月10-20日播种,次年5月25日左右成熟。1992年在江苏海门试种,与棉花间套种;1993年又与玉米间套种,农民群众反应良好。研究证明此小麦可与多种作物间套种或连种,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后来,又请“南京粮油质量监测站对“南大016-2894”小麦的出粉率、粗蛋白及面筋质进行测定,其结果是出粉率66.5%,粗蛋白15%,面筋质高达45%,被认为是难得的做面包的优质面粉。此小麦的说明材料已送交《中国小麦品种志新编》(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
随着社会发展,诸多因素使得粮食种植制度发生变化,三熟制改成两熟制了,一年只要两茬(小麦与水稻各一茬)。这样,农村就不再要求小麦特别早熟了。为了适应国家需要,我们就重点转入小麦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工作。
02
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
如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农业生产总形势发生变化,粮食作物种植制度也变更了。农民群众说:“三三得九不如二五得十。”诸多因素使得三熟制改为二熟制了,即三茬变成二茬,江苏省及不少地区都是这样。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小麦研究项目的具体任务也随之改变。
对任何一种生物来说,优良的种质资源非常重要,好种质资源可以丰富其基因库。多少年来,我们在小麦亲本创新方面做了多种工作,超额完成了国家“八五”、“九五”规划中小麦种质资源创新的规定指标。先后培育出46个不同类型的早熟及特早熟小麦,上交并收入国家种子库,有关机构将定期种植,永久保存。这些小麦性状不同,特征各异(如麦穗有芒或无芒)其中有前期发育快的,也有后期发育快的;有抗倒伏的低秆矮秆(最矮的麦秆只有20公分高);也有抗病类型的(如对赤霉病、白粉病有强抵抗力);还有麦粒成份差异:有淀粉含量高适合做饼干的,有高蛋白质、高面筋质适合做面包的,还有的小麦(如南大016-2894)兼有上述多种性状的。这些不同的小麦种质资源在今后的现代化农业中将发挥巨大作用,它可以被农业研究单位作亲本材料培育创造人们需要的新品种小麦,有些生长发育期很短的小麦可用于温室大棚栽种,将来在现代化“农业工厂”中更有发展前途。
我在小麦研究领域默默辛苦38年。为了保种,在那段特殊的年代,仍然坚持定期种植。此项研究最终得到了上级认可,经国家科委验收,评为优秀级,1996年发来“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战果”证书(附上证书复印件)。又获得1998年“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唐厚汤同志也曾短期参加过此项研究。张宝庆同志有一段时间曾在设备购置,农具器材配备、实验用品等方面给予了后勤保障。
王爵渊教授已逝世多年,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很怀念他。他不怕累、不怕苦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严谨的学风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和他一起在田野里风吹日晒雨淋的情景仍长留在我记忆中,就以此文向他致敬吧!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来源 /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文编 / 王祥麟
美编 / 李宇驰
责编 / 祝安琪